远处的回响——石油化工学院怀旧主题工会活动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1-09-16浏览次数:

听,“小苹果,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是跳皮筋的儿歌,“哗啦哗啦”是歘嘎拉哈的声音,“嘭”是蹦爆米花的声音,“啪啪”是扇画片的声音……多么熟悉的童谣,多么动听的声响,每当听到这些,每个人都会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石油化工学院分工会为了给曾经带给化院辉煌的老教师们重温童年的欢乐,以此表达年轻人对老一辈的尊敬,于12月13日下午在体育馆二楼足网球场举办了“远处的回响”怀旧主题工会活动。

竞赛环节

活动首先是4个竞赛项目:滚铁环、充气木马竞速、铁皮青蛙竞赛、皮筋纸弹铁丝枪射击。分院老师以科室为单位踊跃报名参赛。在玩铁环的游戏过程中,有的老师很快适应了,回想起了铁环的玩法,仿佛瞬间回到了小时候。只见老师右手握着带回型钩的杆子,勾着铁环在网球场上飞快的滚动着,“咣当当,咣当当”,清脆的响声不绝于耳,演奏了一首动人的交响乐。在皮筋纸弹铁丝枪射击的游戏过程中,有的老师看似瞄准纸靶,轻轻扣动扳机,结果却打歪了,引来了大家一阵笑声;有的老师在刚开始的失利后,调整呼吸,拿起上膛的枪,调整射击高度,确定后只听“嗖”的的一声,纸弹出膛,呈抛物线“嘣”的一声打中了目标。

表演环节

接下来是2个表演项目。邀请资深嘎拉哈玩家化工系王桂英老师为大家表演。她时而高抛口袋,时而摆动嘎拉哈,时而还说着小时儿歌。大家见她熟练的技法,无不拍手称赞。

玩嘎拉哈

微型爆米花机的出现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仿佛爆米花的香味都在围绕着自己。但是由于安全防火问题并没有用喷火枪,而是用小蜡烛再现场景,让观众观赏。

崩爆米花

体验环节

然后是9个体验项目:丢沙包,踢鸡毛毽,走华容道,扇画片,跳皮筋,扇PiaJi,翻花绳,弹溜溜,跳房子。分院老师见到这些马上回想起童年玩游戏时欢声笑语的情景,顿时来了兴趣,三三两两的玩起了小时候的游戏。看这里有丢沙包,一位老师为了躲掉飞向他的沙包,一会燕子腾空,一会金鸡独立,沙包就这样轻松地被他躲了过去。老师们看他的精彩表演,一阵阵的欢呼。看那里两位老师在玩翻花绳的游戏,只见二人一会翻出“鱼网”,另一个老师又勾了一下就变成了“面条”。就这样你一下我一下,仿佛时间一下回到了那个课间,一堆人震惊地围着那两个小女孩说“哇,你俩好厉害呀”。再看这边几位老师玩起了跳房子的游戏,只见一位老师扔沙包,“啪”的一声,沙包掉在框内差一点就压到了线,老师熟练的单腿蹦单格,回来时还一个下腰捡起了开始扔的沙包,动作行云流水。欢笑声淹没了每个人的身影。

活动最后颁奖环节

 

                                      分院最年轻的两位老师汪锐、刘威岩为最年长的两位老师栾国颜、王桂英献上最真诚的祝福。

获奖人员合影

本次怀旧主题活动是我们共同对往昔的追忆,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年轻人了解历史,让亲历者重温过去,让老旧物件充满了新的生命活力。现在看来这些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游戏,而是承载着文化。那些儿歌童谣,表现了坚强的东北人在艰苦的岁月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些现在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称得上物质文化遗产,但却是离我们最近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扩展阅读

1岁月深处米花香 岁月的那头,村子旧得像一张发黄的纸,疏疏落落地铺开。村庄的房舍,仿若随意落地的一块粗布,丝毫见不到刻意的装点和粉饰。忙完了农活,乡村的冬天安静而悠闲。惯常的冬日里,时有外乡人来到村子,高昂着嗓门,四处吆喝几声:“炸爆米花喽……”霎时,孩子们寡淡的眼帘有了生机,紫芽姜般的小手有了春意,散落的村子,也随之躁动起来。 清代学者赵翼在他著的《檐曝杂记》记中收有一首《爆孛娄诗》:“东人吴门十万家,家家爆谷卜年华。就锅排下黄金粟,转手翻成白玉花。红粉美人占喜事,白头老叟问生涯。晓来妆饰诸儿子,数片梅花插鬓斜。”诗人笔下的爆米花不仅写得很美,而且洋溢着生活的情趣。

2小物件里大文化 “嘎拉哈”是满族语的汉语音译,满文音译是gachuha。汉学名为“髌骨”,在锡伯语中为“背式骨”,也叫“膝骨”,即是猪、牛、 羊、鹿、狍、獐等动物腿关节上的一块骨骼。每个嘎拉哈可分为 4 个面,各面有固定的称呼,有文献这样记载: “骨分四面,有棱起如云者为珍儿,珍背为鬼儿,俯者为背儿,仰者梢。”有的地方也有另一种叫法,正面像人的肚脐眼儿叫“坑儿”,背面像胖人的肚皮叫“背儿”( 肚儿) ,侧面像人的 耳朵叫“轮儿”有一侧什么都不像就叫“真儿”。在古代,东北民族过着以游牧渔猎为主的生活,捕鱼狩猎使他们有条件获取动物的嘎拉哈。嘎拉哈的获取表明他们征服了野兽和残酷的大自然,是东北游牧渔猎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是他们苦难经历的历史记载,也是人们聪颖尚武智慧的象征。 “嘎拉哈”表现着民族精神,“嘎拉哈”最早是由古代锡伯族人为了生存与生活在进行捕猎的过程中,从动物身上获取的。这获取的方式充分反映着锡伯族人的勇猛、能征善战、不畏恐惧的民族精神。 “嘎拉哈”象征着财富。由于是从打猎到的动物身上获取的,因此“嘎拉哈”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着以游牧生活为主的锡伯族人财富。在锡伯族中,往往人们常用“嘎拉哈”的多少来评价个户人家的富裕程度。 “嘎拉哈”是装饰及地位的象征。很早以前人们就习惯用兽骨装饰,常常用来和服饰搭配并做成一定的装饰品来佩戴,锡伯族人用精巧的手艺把“嘎拉哈”做成各种配饰物用来佩戴,不仅有美观的效果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锡伯族的葬礼中往往都有一定的“嘎拉哈”作为陪葬物品,来显示墓主生前的家境并寓意着将到另一个世界生活也十分富足。

3人生犹如滚铁环 我家木桶终于朽烂了,我心里暗自高兴。在水桶开始漏水时,我就盼着它烂,烂彻底。可父亲硬是给漏水的地方塞了一撮刨木末,漏就止了。再漏,再止,凑合了3年。把我从6岁凑合到9岁。这次,是几块镶木板突然断裂了。当父亲把碎木片一一捡拾回家,我一看他肩上挂着四只箍桶的铁环,心里乐开了花。但我必须把脸色调整得与父亲一样沉重。父亲怒容中掺杂着戚容。因为箍一对水桶就得耗去全家人半年的吃喝用度。这是一份很值钱的家当,父亲的恼怒和悲戚尽在情理中。 我只有9岁,生活的担子压不到我肩上,玩是我的天赋人权。伙伴们都有铁环,而我没有铁环。学校离家十里山路,凌晨到校,中午回家吃饭,下午再去,放学再回。大家手中滚着铁环,从山坡跑上跑下,没觉得什么,就到校了,就回家了。而我空手跑,眼前没有目标,总是跑得比别人慢,比别人累。 几天后,父亲心情平静了,我试着把挂在墙壁上的铁环取下来, 父亲没说话,我知道,他恩准了。我找来一根钢丝,弯成钩做手柄,用 废羊皮来回扎住,冬天手心温暖,夏天吸汗。我又用细铁丝弯出几个小环,套在铁环上,在院子试着滚几圈,大铁环轰轰有声,套在上面的小环,呛啷如打铃。一个铁环将我由娃娃滚成大人,从一无所有的黄土山乡滚进光怪陆离的现代都市。站在城门口回望乡村时,我感到的是逃离和实现。 简陋的玩具,竟然可以使简陋的时代变得不再简陋;而玩具不再简陋了,本不简陋的时代却变得无比简陋。20年来,我整日忙得脚后跟抡到了后脑勺,孩子让沉重的书包压弯了腰,忙来忙去,把所有的眼花缭乱来个去粗取精,竟只剩一个简陋的字:钱。 我似乎有些明白,人生其实不过是一只滚动着的铁环,人最后的诱惑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坐拥金银,也许是满目荒原,两者都有可能成为诱惑的理由。滚,不停地滚,滚到哪儿,看见让你怦然心动的站牌,就暂停下来,举头望望天空,想想下一站该滚往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