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化学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化学工程师职业素质、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在化工、石油、制药、能源、环保等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培养要求
本项目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要求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化工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化工生产需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开展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化工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依据化工相关工程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化工及相关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要求10:沟通:能够就化工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化工领域相关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办学模式及学位授予
本专业为全日制四年本科。“3+1”培养模式:学生前3年在吉林化工学院学习,第4年在巴什基尔国立大学学习(须达到巴什基尔国立大学入学要求),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考核,取得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将获得巴什基尔国立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两证合一),同时获得吉林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4+0”培养模式:学生4年均在吉林化工学院学习,修满规定的全部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规定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将仅获得吉林化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四、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及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工程训练、化工生产实习、胶体化学、应用力学、工程制图、流变学基本原理、电工学与电子学、工业生态、科教领域的计算机技术、高分子化合物、普通化学工艺、化学工艺和设备、聚合物生产技术、化学反应器、材料科学、表面活性剂的化学与技术、化学工艺流程建模、化学工艺流程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六、实践环节
(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大学物理实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生产实习、胶体化学实验、工程制图实践、电工学与电子学实验、工业生态实践、化学工艺和设备实验等。
七、培养方案主要参数
(一)四年制本科学生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为177学分,其中:理论课155学分,实践教学22学分;
(二)学时学分计算标准:理论课每16学时计 1 学分,实践教学每周折算为16学时,计1学分(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与技能、体育与健康及体质健康测试不按此标准)。
(三)3+1模式前三年引进外方课程课时数比例为:引进外方课程门数占全部课程的47.83%(22/46);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占该全部核心课程的62.96%(17/27);引进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占全部课程门数的36.96%(17/46);引进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学时数占全部学时数的37.16%(1216/3276)。
(四)4+0模式全部四年引进的外方课程课时数比例为:引进外方课程占全部课程的37.21%(16/43);引进外方专业核心课程占该全部核心课程的59.26%(16/27);引进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门数占全部课程门数的37.21%(16/43);引进外方教师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学时数占全部学时数的36.41%(1088/2988)。
八、专业方向及特色
(一)专业方向:本专业定位于传统石油化工,兼顾新兴化工方向,以较扎实的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较完善的工程实践环节为支撑,以化工相关生产过程中的单元和系统为教学和研究对象,为学生搭建一个夯实专业知识基础、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良好工程职业道德素养的人才培养平台。
(二)专业特色:专业依托吉林石化公司、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和山东京博控股集团等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育人成才的专业特色。通过发挥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兼职企业工程师资源、完善的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将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工程教育质量。
九、毕业合格标准
(一)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本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通过考核,取得规定学分。
(二)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标准。
十、修业年限
四至六年
十一、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二、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1:3+1模式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2:4+0模式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1:3+1模式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2:4+0模式教学计划及进程表
十三、教学周数分配表
(一)3+1模式教学周分配表
学年 |
学期 |
总 周数 |
假期周数 |
教学周数 |
|||||||
合计 |
军训及入学教育 |
理论 教学 |
实践性教学 |
考试 |
毕业教育 |
备注 |
|||||
一 |
1 |
26 |
寒假 |
6 |
20 |
3 |
15 |
0 |
2 |
||
2 |
26 |
暑假 |
6 |
20 |
18 |
0 |
2 |
||||
二 |
3 |
26 |
寒假 |
6 |
20 |
18 |
0 |
2 |
|||
4 |
26 |
暑假 |
6 |
20 |
16 |
2 |
2 |
||||
三 |
5 |
26 |
寒假 |
6 |
20 |
18 |
0 |
2 |
|||
6 |
26 |
暑假 |
6 |
20 |
16 |
2 |
2 |
||||
四 |
7 |
26 |
寒假 |
6 |
20 |
18 |
0 |
2 |
|||
8 |
15 |
-- |
-- |
15 |
6 |
6 |
2 |
1 |
|||
合计 |
197 |
42 |
155 |
3 |
125 |
10 |
16 |
1 |
(二)4+0模式教学周分配表
学年 |
学期 |
总 周数 |
假期周数 |
教学周数 |
|||||||
合计 |
军训及入学教育 |
理论 教学 |
实践性教学 |
考试 |
毕业教育 |
备注 |
|||||
一 |
1 |
26 |
寒假 |
6 |
20 |
3 |
15 |
0 |
2 |
||
2 |
26 |
暑假 |
6 |
20 |
18 |
0 |
2 |
||||
二 |
3 |
26 |
寒假 |
6 |
20 |
18 |
0 |
2 |
|||
4 |
26 |
暑假 |
6 |
20 |
16 |
2 |
2 |
||||
三 |
5 |
26 |
寒假 |
6 |
20 |
18 |
0 |
2 |
|||
6 |
26 |
暑假 |
6 |
20 |
16 |
2 |
2 |
||||
四 |
7 |
26 |
寒假 |
6 |
20 |
18 |
0 |
2 |
|||
8 |
15 |
-- |
-- |
15 |
0 |
12 |
2 |
1 |
|||
合计 |
197 |
42 |
155 |
3 |
119 |
16 |
16 |
1 |
注:实践性教学周数只计算需停课的实践周数
十四、各环节学分统计表
(一)3+1模式各环节学分统计表
课程模块 |
门数 |
学分 |
比例(%) |
备注 |
|
通识教育课程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12 |
35.5 |
18.49 |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
6 |
33 |
17.19 |
||
学科基础课程 |
工程基础类 |
7 |
31 |
16.15 |
|
专业基础类 |
14 |
68.5 |
35.68 |
||
实践环节课程 |
基础实践类 |
2 |
6 |
3.13 |
|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 |
5 |
18 |
9.38 |
||
合计 |
46 |
192.0 |
100.00 |
(二)4+0模式各环节学分统计表
课程模块 |
门数 |
学分 |
比例(%) |
备注 |
|
通识教育课程 |
人文社会科学类 |
12 |
35.5 |
20.06 |
|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
6 |
33 |
18.64 |
||
学科基础课程 |
工程基础类 |
7 |
31 |
17.51 |
|
专业基础类 |
13 |
55.5 |
31.36 |
||
实践环节课程 |
基础实践类 |
2 |
6 |
3.39 |
|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类 |
3 |
16 |
9.04 |
||
合计 |
43 |
177 |
100.00 |
十五、课程与培养要求关联度矩阵
序号 |
课程名称 |
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毕业生培养要求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1 |
思想道德与法治 |
M |
H |
||||||||||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H |
L |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H |
L |
||||||||||
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M |
H |
||||||||||
5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
M |
H |
||||||||||
6 |
“学习筑梦”思想政治理论 |
H |
M |
||||||||||
7 |
形势与政策 |
M |
H |
M |
|||||||||
8 |
大学外语 |
H |
H |
||||||||||
9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
H |
|||||||||||
10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
H |
M |
||||||||||
11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导论 |
M |
|||||||||||
12 |
军事理论与技能 |
M |
L |
||||||||||
13 |
高等数学II |
H |
H |
||||||||||
14 |
线性代数II |
H |
H |
||||||||||
15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II |
H |
M |
||||||||||
16 |
大学物理II及实验 |
H |
H |
L |
M |
||||||||
17 |
无机与分析化学I及实验 |
H |
H |
M |
|||||||||
18 |
有机化学III及实验 |
H |
H |
M |
|||||||||
19 |
胶体化学 |
H |
H |
||||||||||
20 |
应用力学 |
H |
M |
||||||||||
21 |
工程制图 |
L |
H |
H |
|||||||||
22 |
流变学基本原理 |
H |
H |
||||||||||
23 |
电工学与电子学 |
H |
H |
M |
|||||||||
24 |
工业生态 |
H |
H |
||||||||||
25 |
科教领域的计算机技术 |
M |
H |
H |
|||||||||
26 |
物理化学及实验 |
H |
H |
H |
M |
||||||||
27 |
化工原理及实验 |
H |
H |
M |
H |
H |
|||||||
28 |
科技俄语阅读 |
H |
H |
||||||||||
29 |
化工设计与技术经济分析 |
H |
H |
H |
|||||||||
30 |
高分子化合物 |
H |
H |
||||||||||
31 |
普通化学工艺 |
H |
H |
||||||||||
32 |
化学工艺和设备 |
H |
H |
M |
|||||||||
33 |
化学反应器 |
H |
M |
||||||||||
34 |
聚合物生产技术 |
H |
H |
M |
|||||||||
35 |
聚合物加工技术 |
H |
H |
||||||||||
36 |
材料科学 |
H |
M |
||||||||||
37 |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和技术 |
H |
H |
||||||||||
38 |
化学工艺流程建模 |
H |
M |
H |
|||||||||
39 |
化学工艺流程管理系统 |
H |
H |
||||||||||
40 |
复合材料设计 |
H |
H |
M |
|||||||||
41 |
技术分析 |
H |
H |
M |
|||||||||
42 |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
H |
|||||||||||
43 |
体育与健康及体质健康测试 |
L |
|||||||||||
44 |
工程训练 II |
H |
M |
L |
|||||||||
45 |
化工生产实习 |
M |
H |
M |
M |
||||||||
46 |
聚合物的反应性和改性实验 |
H |
M |
||||||||||
47 |
科学研究及工程基础实践 |
H |
H |
||||||||||
48 |
毕业设计(论文) |
H |
M |
M |
H |
注:标有H、M、L的课程为支撑某项培养要求的课程,支撑强度为:H——强,M——中,L——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