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 |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发布者:发布时间:2024-07-22浏览次数: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一年二十四节气分成“七十二候”,每个节气分成三候。大暑三候为:“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一候“腐草为萤”。古人认为靡草腐烂之后变成萤火虫,生命的运化在继续,但实际情况其实是萤火虫在枯草上产卵,在湿热的大暑时节卵化而出;二候“土润溽暑”,说的就是现在高温高湿的“桑拿天”,“溽暑”便是那种湿漉漉的闷热,湿气就好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三候“大雨时行”,在古代,此时下得酣畅淋漓的雨,既是解渴的雨,也是提升肥力的雨。

古人认为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为了降温会食用生冷食物,导致脾胃虚寒。而生姜能够驱除寒气和湿气,帮助人们调节身体。因此,在大暑这天晒生姜的行为被称为“晒伏姜”,晒伏姜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泡水喝,有助于驱寒祛湿。

自古以来,民间有大暑三伏天喝伏茶的习俗。伏茶,即三伏天喝的茶,一般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制作而成,有助清凉解暑。三伏天,人们还会把生姜切片或榨汁,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用纱布封存,充分融合后食用,这有助缓解伤风咳嗽、慢性腹泻等。

大暑节气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还有一种说法接近于中医的灸,在伏天里用药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以治疗多种顽固的疾病。